close

挑魚陷阱! 鰓紅未必新鮮,一氧化碳可以作弊

挑魚陷阱! 鰓紅未必新鮮,一氧化碳可以作弊

 

我 從小愛吃魚,因為爸爸告訴我,吃魚會變漂亮、變聰明。我經常陪阿嬤或媽媽上市場,是任勞任怨的「提菜籃小幫手」。有時來到魚攤前,阿嬤會對我說:「乖孫, 妳來挑一條給大家吃!」在我挑魚時,阿嬤還會向魚販誇獎我,說這個孫女多乖巧、多能幹。她的信任讓我覺得很光榮,她的讚美則讓我飄飄然。


我在很小年紀時,就學會怎麼挑新鮮的魚。阿嬤教過我,挑魚有6個撇步要注意——


‧聞魚味:不能有腥臭或腐味。

‧壓魚肉:凹陷沒彈性就別買。

‧看魚眼:越清澈越明亮越好。

‧看魚鰓:鰓越紅表示越新鮮。

‧看魚鱗:脫落太多就不新鮮。

‧看魚身:破損不完整就別買。

大凡婆婆媽媽都是用這套標準在挑魚。不過,看魚鰓顏色判斷新鮮與否,這一招恐怕破功了。

之前漁業署和衛生署聯合抽檢,發現有些不肖廠商利用一氧化碳來處理生鮮魚類,這麼做有兩個目的——首先,一氧化碳會和血紅素結合,讓魚肉和魚鰓看起來紅潤;其次,可以遮掩不新鮮的魚腥味,干擾消費者判斷。

用這種方法處理最多的是鯛魚,廠商把鯛魚裝袋,灌進一氧化碳再抽出做真空包裝,鯛魚肉就顯得紅潤粉嫩。一氧化碳是氣體,灌入、抽出、揮發並不會造成毒性,可是它的「美容效果」變成一種障眼法,可能害人吃到不新鮮的魚肉,因而過敏或中毒。

魚不新鮮就沒有價值,按理說,改善運輸設備和冷凍條件才是治本之道,可恨的是,偏偏有人喜歡作弊!竟然有魚販把魚浸泡在加了甲醛的水桶裡,讓魚的模樣停留在新鮮狀態,消費者很容易就上當了。

甲醛是氣體,甲醛的水溶液就是福馬林,實驗室用它來泡標本、泡屍體。科學家早已證實,甲醛是非常危險的致癌物。消費者要買、要吃的是鮮魚,並不是魚標本!調製那桶甲醛水的意圖,太令人心寒了。

既然肉眼已難以判斷新鮮度,如今,我只購買附有生產履歷的魚。生產履歷上頭會列出養殖戶,還有飼料及用藥紀錄、檢驗項目等,訊息公開、透明、可追溯,負責任的態度值得肯定。

市場上販售的海鮮,大都鋪在冰塊上陳列,相比之下,我寧願選擇真空冷藏或冷凍的海鮮,那樣的保存條件讓我比較安心。買大型魚的時候我會特別小心,如果魚是解凍後再分切、冷凍,我就不買了,反覆解凍、冷凍很容易孳生細菌。

還有一些魚,血氧量特別高、肌肉活動力特別強、魚腥味特別重,這類魚多數有流線型的身體(如秋刀魚、鯖魚),或以S形泳姿前進(如帶魚),一旦離開水面會迅速變色,也腐壞得特別快,必須一離水立刻冷凍,否則至少得整隻泡入冰塊裡,光放在冰塊上是不夠的。

走私漁船處理這類魚,會把魚浸泡在摻有甲醛或保鮮劑的水裡,阻止變色和腐壞。吃到這樣處理過的魚,等於把甲醛和保鮮劑吃進身體,輕者過敏、噁心、嘔吐,嚴重者會氣喘發作、肺水腫或肝腎衰竭,更埋下致癌因子。

買這類魚之前,一定要聞聞看,甲醛和保鮮劑會留下刺鼻的化學味,這是可供判斷的依據。

 

本文出處:早安健康

 

arrow
arrow

    oecso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